欲解“心结”先“结心”
■张子庚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
“他到底怎么了?”最近,第72集团军某旅四连班长幸昀遇到一件烦心事——刚来班里不久的列兵小曹状态不佳。
工作训练无精打采,休息时间一人发呆……新兵下连后,小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。起初,幸昀没有太在意,新兵初来乍到一时不适应很正常,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即可。没承想找小曹谈心时,话题还没展开,他就被“堵”了回来:“谢谢班长,但我的事,你帮不了。”
“帮不了?你啥都没说咋知道我帮不了?”虽然不太理解小曹的话,但幸昀没有继续追问,反倒自省起来:难道是因为自己的骨干身份让小曹觉得难以接近,所以不愿袒露心声?
既然“一对一”谈心的路子走不通,幸昀决定发动大家,用战友关爱打开小曹的心扉。然而,这个做法也没有取得成效。因为班里同志的处处照顾,小曹反而认为自己被区别对待,对谈心交心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抵触心理。
接连两次碰壁,让原本自认为带兵经验丰富的幸昀颇感无奈,他只好向连队季指导员寻求帮助。
“软硬不吃,还曲解大家的好意,您说这思想工作怎么做?”
“你要站在小曹的角度考虑问题,‘剃头挑子一头热’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压迫感。”
了解情况后,季指导员语重心长地告诉幸昀,谈心交心不是一厢情愿“为你好”,而应是心与心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开展思想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,真正成为彼此信任的战友,这样才有利于解开思想疙瘩。
与季指导员一番交流,幸昀终于意识到症结所在:小曹本就性格内向,干什么都比较“慢热”。出现问题之前,大家对他没有特别关注。而他情绪低落后,自己和班里同志却“一拥而上”,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转变,让他感到不适,加深了对大家的不信任感,从而更加封闭内心。
“得先让他意识到大家一直在关心他,帮助他融入集体,才能打开他的心门。”说干就干。几天后,幸昀组织全班战士围坐在一起,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点赞战友身上的闪光点,讲出心中的意见和建议。
同志们的真情赞扬和幽默吐槽,不时引发阵阵笑声。在提到有关小曹的各种细节时,小曹颇感惊讶,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受战友关注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。
那天之后,小曹开始变了。在战友热烈讨论时,只要招呼一声,他就会参与进来,虽然话不多,但常有点睛之语;遇到困难时,他能接受战友的热心帮助,由衷地说一声谢谢,不再疑心自己被区别对待……卸下了思想包袱,小曹逐渐融入集体,工作训练状态越来越好。
“欲解‘心结’先‘结心’。解开思想疙瘩,前提是消除感情隔阂。”谈及小曹的转变,幸昀总结出一条带兵经验,“谈心交心既要掌握好方式方法,更要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,只有彼此相互信任,战士才愿意掏心窝子,讲出内心真实想法!”